IM(Instant Messenger)是腾讯的标签。但时至今日,它看去仍像一家网游公司。昨日发布的2011年财报显示,腾讯网游收入仍占其总收入的55.5%。
但腾讯的梦想显然不会停留在此,它一直试图打造一个完整的“关系链”。面对Facebook上市创下高达50亿美元融资纪录,以及40亿美元年度社交广告收入,不知它如何重估自身。
“不少财务投行认为,我们的流量商务价值没有被更好地应用起来,”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网络媒体业务系统总裁刘胜义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说,“到底是不是低估了?确实能够算一下,多少流量、多少收入,一算就可以算出来。”
腾讯需要充分挖掘其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刘胜义说,公司计划通过一场社交变革整合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资源,打造一个集用户、产品、技术和方法论于一体的“社会化营销平台”,今年4月将正式上线。
这显然是一条整个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货币化之路。刘胜义说,社会化营销市场空间不逊于搜索引擎市场。
事实上,这也是腾讯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化腾的梦想。他如此描绘社会化网络的未来:公司、社会各个资源可以在需要时能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快速聚集起来,完成一项任务后又立刻消散,又能够进行下一轮新的组合。每个用户、每个中小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个组织,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并且能够从中获益。
通吃
Facebook+Twitter模式
变革的诉求似乎是通吃Facebook与Twitter两种模式,而推动力竟更多来自客户。
腾讯广告平台助理总经理刘曜透露,奥运期间,可口可乐曾与腾讯QQ推广在线火炬传递,这一营销策略一下激发几千万用户参与,带来巨大效应。
但活动结束后,可口可乐仍很苦恼。它发现,无法找到一种有效方式,将这几千万用户沉淀到自己品牌下,成为长期受众。
陷入类似困扰的企业不少。对于“大喇叭广播”式的传统广告而言,局限和短板在于,无法实现从Branding(品牌)到Commercial(销售)的转变,而社会化营销的出现,则提供了这种可能。
腾讯迈出的第一步,是打通微博和QQ空间。后续计划中,腾讯网、视频业务、腾讯搜搜都将进行“社会化”改造,包括打通流量和广告资源,打通管理平台、大同用户经营界面平台等。
这将带来一场用户体验变化:你在微博或QQ空间发布的内容,会同时同步到另一平台。评论也会在两个平台上同时显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