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2010的春天,风靡一时的Groupon像一阵飓风席卷了中国互联网,一年多后,又一阵来自大洋彼岸的“Pinterest风”再次造访中国。
在2011年,社交产品Pinterest的流量增长迅猛。经历了去年爆发式增长后,Pinterest目前的独立访客数已经达到1170万,跻身美国社交网站前4,仅次于大名鼎鼎的Twitter。
和Groupon一样,Pinterest在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跟随者,如堆糖、知美网、我喜欢、花瓣网、美丽说、蘑菇街……这背后有不少互联网企业高管的身影。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带有Pinterest元素的国内网站已经在30家以上,而且这个数量仍在增加。
除此之外,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涉入该领域,包括淘宝网、当当网、人人、凡客等公司也在推出类Pinterest产品。
Pinterest为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受到中国“仿”客们的一致看好?Pinterest在受到资本热捧之后,“群Pin大战”是否会重蹈团购网站的覆辙?这种因兴趣图谱而新生的社交电商新关系是否就会催生图片SNS时代的到来?
创业者扎堆“PIN”潮
Pinterest创办于2011年,从英文词义来看,由Pin(图钉)与interest(兴趣)组成,是一种被定位于视觉分享的社交网站。这种以兴趣为基础的社交网站通过以瀑布流展示图片的形式迅速在美国蹿红,成为2011年美国社交网络中的一匹黑马。
Pinterest的诞生则与其创始人BenSilbermann的灵光一现密不可分。BenSilbermann在为女朋友购买订婚戒指时,中意了多款戒指,但选择太多需反复比较,其为方便,将这些中意的戒指打印成图片用图钉钉在墙上,与女友一起挑选,他于是萌发出一个创业的念头,如果有一个网站能够把这些相片都贴在同一页面上供需要者选择,不是更好?由此Pinterest从一个简单创意开始风靡全美。
相对比BenSilbermann的创业经历,中国的“仿”客们却显得更加的“高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模仿者多半出生于各大互联网公司,有着丰富的互联网经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