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terest大火的时候, “兴趣图谱”这个词的曝光率也直线上升。Pinterest被称为“兴趣图谱(interest graph)”+“社交图谱(social gragh)”的典范。这里面的奥妙是,社交的直接对象,是人以及人之间的联系。而兴趣的直接对象,先是事或物,然后,再间接地涉及到后面的人。 Pinterest这个词已经告诉你了,Pin什么?Pin的是Interest。
为什么说面对的对象不同,这里面就有奥妙了呢?我们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看。
第一,从关系的方面。
社交网络有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之分(至少在一定阶段是如此)。之前我在博客中曾多次提到,人对关系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关系拓展和关系维系。
强关系网络,大多是关系维系为主的,也就是,它是先有关系,然后才能维系,比如Facebook,是直接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而弱关系网络则相反,它往往是关系拓展为主的,它是提供各种不同的低门槛关系纽带,来支持用户建立关系的。比如微博,是以不同的信息偏好为纽带,来搭建弱关系网络。
Pinterest也是,它也是利用人的不同兴趣偏好,来搭建弱关系网络的。Pinterest更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内部的信息,是以图片形式来表现的,并可以以Board的形式来进行信息的二次加工(组成Board主题)。
首先,在这里,图片比文字更赏心悦目;
其次,这个Board,它是用搭配和组合别人的图片来体现用户自己的个性与品味。低门槛,易操作,还能做出高质量,有意思吧?而共同的兴趣,又能帮你搭建新关系,结识同好,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一个社交网络,选择好用户的直接操作对象是不是有奥妙呢?Pinterest就是通过图片这个对象,来间接地做人之间的社交网络。间接虽然路径长了一点,但依然趣味横生地满足了用户的关系需求。
第二方面,可以从电子商务的角度来看。
以前我们也多次说过,社会化和市场化,是有着基本矛盾的。直接在一个社交网络中进行市场操作,是非常惹人反感的。我们强调这个矛盾的时候,实际强调的是,营销难以直接介入人与人的社交关系之中。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碑虽好,操控太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