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至今,国内电子商务领域最震撼人心的事情终于在“3个1”的大日子浮出水面。1月11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对外宣布,旗下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LOGO及形象征集。这则简单的通告瞬间在互联网上疯狂转发,在议论纷纷的网民当中,似乎是谈笑风生者众。就让“天猫”现身说法,来为大家诠释,一个极品名称是如何诞生的。
话说原“淘宝商城”上线于2008年4月份,迄今将近3年,作为一个规模化的电商平台,主要是为各个大型企业开设网上“旗舰店”为主线,官方销售平台的色彩更为浓厚。目前已经拥有5万多家商务,7万多个品牌以及4亿多的买家,体量之大国内仅有望其项背者。
在国内电商行业里面也算是个老大不小的主了,在阿里巴巴力推的当下,突然之间改弦更张,换了另外一个面目示人,究竟所谓何事?
如果要在这个事情上追根溯源,得从阿里巴巴集团的另外一个产品:一淘网开始说起。国内知名电商专家中国诺网nuo.cn分析了个中缘由,开始之初,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三架马车:淘宝、淘宝商城、一淘网在国内电子商务领域,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人所共知。但从一淘网开始,马云似乎就想淡化其淘宝系的色彩,并没有直接借助淘宝方面的市场优势为其引入外部流量,而是另起炉灶,走独立发展路线。当然,因为这是一个比价网站,这个决定也是考虑到公正性的因素,为了避嫌。
而此次的易名,侧重点或许就在于增加其与淘宝的区分度。一直以来淘宝与淘宝商城的受众群体都高度重合,买卖双方的定位都比较模糊,并没有很清晰的标准引导顾客,何时去淘宝,何时去淘宝商城才合适。这种发展态势的唯一结果就是,淘宝商城称为了淘宝的一家分店,仅此而已,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品牌。
由此推论,改名似乎势在必行,虽然已经走了三年的弯路,但迟来总比没来要好,随即,“天猫”登场。前半部分,是心有同感,但对此名号,实在是不敢苟同。一个极品名称的诞生,窃以为,仅为饭后谈资。
1.不难理解,“天猫”即为“Tmall”的汉语音译。采用汉字的一个最明显好处便是贴近国内网民的用语习惯,提高品牌的辨识度。可以说,这是唯一的说服点,但并非一定就是优势。对比之前Google的本地化策略中,在国内取名为“谷歌”,直到后来其遭遇“诺曼底”一役,一直没让这中文名称显示出多大的优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