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快捷、方便、高效、低成本、突破地域和营业时间束缚等巨大优势赢得了众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青睐,成为21世纪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消费模式。然而由于电子商务虚拟化、电子化、全球化等特点,使消费者在进行电子商务时总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常常出现虚假交易、资金账户安全、隐私泄露、支付安全等侵犯消费者及其合法权益的问题。因此,如何保护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合法权益,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交易安全没有保障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交易安全问题规定为消费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但在电子商务中,传统方法已无法保障消费者交易安全。一些经营者利用网络虚拟性,提供不完整甚至虚假的商品信息,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严重地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
消费者使用网络支付货款时,还要承担账户被不法分子盗窃或非法破解账号密码导致账户资金被划走、信用卡欺诈等风险。由于是网络交易,消费者往往追查不到侵权人的相关信息,其权利无从主张。
隐私权时被侵害 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消费者需要在经营者预先设置的表格中填入相关个人信息,如身份、家庭情况、联系方式、信用状况、职业轨迹等。同时,经营者也可以利用一些技术手段获得消费者更多的个人信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经营者对这些信息的再利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应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中。更有甚者,会将这些信息卖给其他网络经营者以牟取经济利益。以上这些行为,严重地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