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化渠道模型:
根据《流量的秘密 Google Analytics网站分析与优化技巧》中的转化渠道图示(8.2.2渠道形状-图8.4,page:134),我重绘了图形,基本保持了形状的一致性。只是去除了虚线部分,因为觉得不同类型的网站,转化的目标定义不同,为避免思维的定格化,就没有画出。大致的转化模型图有以下的几种:
网站转化渠道模型与转化阻力的分析
渠道A:表示100%的转化率,所有的流量都全部成功达到定义的转化目标页面。这样的理想化渠道根本是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最多只可能在整个渠道中的某个流程出现。
渠道B:是大多数的转化渠道,表示流量逐步流失,最后的流程都很流畅顺利的成功转化,不再流失。
渠道C:表示各个环节都均匀的有少数访客流失,也是相当乐观的模型,也是大多数企业希望优化的模型。
渠道D:这个渠道看起来也比较好,但是确有不明的流量再途中增加,是无法预测和针对性改进的。表明渠道定义的不明,转化部分的流量是初始的,还是中途的,难以确认。
渠道E:非常的糟糕,大多数访客都在初始访问路径中流失,说明我们的渠道在前端出现严重的问题。
2.网站转化阻力
根据上面的转化渠道模型,简要分析一下可能的主力因素。
首先对于A渠道,这样理想的情况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呢?这样的渠道发生的条件是访客的目的很明确,企业的网站也不需要冗余的信息,访客知道企业的网站是干什么的,直接过来的是下订单的,某些垄断商品是有条件出现的。对于这样的情况主要的转化阻力就是入口流量,优化的方向应该是如何放大入口流量。可能的因素就是品牌知名度,针对的客户群体的精准广告覆盖面,注意要是精准的广告覆盖,因为如果我们无法做到(实际上我们也无法做到)精准,就意味着会有无效的流量被引入进来,无效的流量进入肯定会是离开的,之后的渠道就不会一样宽,而是渐渐缩小了。可能会变形为BCE渠道中得某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