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17日,公安部视频调度指挥全国29个省区市共170个城市公安机关开展的打击制售假药犯罪专案集群战役成功收网。据统计,各地公安机关共出动1.6万余名警力,破获案件128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70余名,打掉制售假药犯罪团伙350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400余个,缴获假药3亿余片(粒、支),商标标识、药盒、防伪标等包材4.2亿余件(套),按照正品价值计算超过20亿元。
专案集群战役中,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指挥,各参战地公安机关与药监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精干力量开展破案攻坚,成功打掉18个制售假药犯罪网络。如:浙江等23个省份公安机关联合打掉1个利用高价回收的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进口处方药包材生产销售假药的犯罪网络;江苏等20个省份公安机关分别打掉某大药房销售假药、杨某伪造批文生产销售假药的犯罪网络。
低价药“换装”充进口药
记者了解到,各地缴获的假药涵盖从处方药到保健药,从口服片剂到注射针剂,从中草药到西药,从国产药到进口药等上百个品牌门类。主要包括:假冒“美罗华”“万珂”“日达仙”等进口处方药;国外药厂生产、未取得我国药品准入批号的“易瑞沙”“格列卫”“特罗凯”等抗肿瘤药;假冒生长激素多肽类药物、“贺普丁”“斯皮仁诺”“达美康”“博路定”“头孢氨苄”以及治疗肠胃病、妇科病、心血管疾病等常见多发疾病的常用药。
不法分子制售假药的手段主要包括:收购真药包装材料等,利用低档原料药、盐水、过期药等自行灌装、勾兑、改批号;为增强药效,添加国家严令禁止、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醋酸泼尼松、布洛芬等化学成分;伪造批文生产假药;以来料加工的方式生产假药赚取加工费;将价格较为低廉的药品重新包装,冒充价格昂贵的进口药销售。
网络成假药主要流通渠道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制售假药犯罪已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条,制售假药犯罪地域特点明显,同乡、亲属之间“以老带新”逐渐发展;各团伙之间“结帮不结伙”,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为逃避打击,犯罪分子利用QQ、MSN等网络通信工具沟通,将假药伪装后通过物流公司运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