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相信?Bing一下。”
这是CBS的热剧《天堂执法者》的男主角Daniel Dae Kim在助手遇到问题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他并没有用“Google一下”。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令人讨厌的植入广告,就跟蚕丝蛋白洗发水一样让人生厌。因为微软支付了广告费,所以Kim不得不在剧中屡次提到这句话,希望可以通过洗脑式的广告改变人们心中对Google的依赖,从而转向使用Bing。
Google一词早就已经被词典编撰者收入进了字典,既是名词,又是动词。而翻阅最新的字典我们发现,Bing依然没有动词这个词性。Bing上市已经3年了,Google依旧占据着美国2/3的搜索份额。
而微软,似乎也放弃了让Bing变成一个动词。Bing影响力营销总经理Adam Sohn说:“我们并没有刻意让Bing变成一个动词。这也不是我们的目标,微软也不会花钱去做这种事。”
毫无疑问,Sohn肯定希望Bing能够像Google一样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动词。微软早就花了大量的资金来宣传Bing搜索引擎。鲍尔默也曾经说过Bing成为动词很有潜质。Bing之前也模仿百事可乐进行洗脑式广告,希望“Bing一下”能够挑战“Google一下”。
一般来讲,大多数企业都不希望自己的商标“非商标化”或者“商标退化”,都希望大家看到商标就知道特定的产品,比如看到Office就想到微软的Office办公套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商标已经退化了,比如看到Xerox,大家想到的是打印机而非专指施乐公司的打印机等。牛津英语词典的首席编辑Graeme Diamond说:“也有些企业非常不想非商标化。然而我们编撰词典反应的就是语言的变化,不能根据公司的意愿来改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