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或许不会再有电视、平板、手机、PC之分,他们将会在一个统一的互联网平台上为消费者提供无缝、完美、不间断的网络体验。
如何在智能手机领域突围?这已经变成了终端厂商们的集体问题。
目前的终端厂商之所以会遇到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与功能手机时代相比,手机产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的智能机有着较为相似的外观:大尺寸显示屏、较少的物理键;而在操作系统方面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除了苹果的IOS外,大多数智能手机目前采用了安卓系统,虽然未来Windows Phone系统的使用量有可能会逐渐增加,但是终端厂商的选择仍然不能称之为丰富;此外,在功能机时代作为特性以及卖点的例如音乐、拍照、GPS功能,早已经成为了智能机的标配,你若要强调这些功能已经不仅仅是做到“有这个功能”而必须做到极致。
在这样的前提下,智能手机若要突围显然要摆脱功能机时代的思维。而这种突围有可能是全方位的,包括产品创新、应用再到市场营销方式都要有所转变。
不依赖硬件思维
在外观比较难有突破的情况下,厂商会集中精力在材质,工艺设计下功夫,以求差异化,和增加用户的手感体验;在操作系统雷同的情况下,首先被大众们关注的很有可能是智能手机的硬件参数,目前最主要的参数就是处理器的主频和显示屏的大小。这很像20年前谈PC,那时候硬件参数成为了厂商以及消费者主要追逐的对象。但是随着PC一路发展到今天,由台式机到笔记本,虽然产品形态发生了变化,摩尔定律一直发挥着它的作用,但PC厂商一直较少把心思和竞争力放在体验的差别上,所以PC厂商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一片红海。随后激发市场灵感的平板电脑,作为PC与智能手机的跨界产品,它的成功绝不是硬件参数的胜利,而是从消费者的体验与需求出发而诞生的产品。
根据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来看,虽然也是跟随着摩尔定律,但是显然其速度要比PC更快,如果依赖于硬件升级,那么智能手机可能很快步上PC价格竞争的后尘。当然,对于新入市场的竞争者而言,强调硬件参数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