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价最便宜,买贵返差价”、“低价天天见,中奖再加奖”……近期,淘宝、京东等多家电商巨头打响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然而,没有规模效应和创新产品,“拼价格”能赢到最后吗?
资本“组队”圈地网购市场
近期,电商砍价潮再次升级,诸如“你买我就降,好书对半价”、“砍价最便宜”、“中奖再加奖”的砍价招牌充斥网络。
电商大幅砍价底气何在?重要原因之一是,电子商务已成为最吸引资本眼球的热门领域,大量资金集中注入电商平台,以期抢占市场份额。
5月8日,苏宁电器旗下网购平台苏宁易购宣布,计划在促销中投入20亿元特价货源和4亿元让利额度。同日,京东商城表示,将拿出5亿元对家电产品进行让利。此前,国内B2C交易量第一的淘宝天猫则称,将以补贴支持商家开打价格战,补贴额度达2亿元。加上亚马逊、当当网也提出“适时促销”,电商龙头宣称的促销及让利投入已逾30亿元。
成熟电商为抢占市场份额掀起价格战的同时,新兴电商正不断涌入。5月7日,麦德龙中国网上商城正式上线。这家欧洲第二、全球第三的零售批发商在上海宣布,将在3—4年内门店数量翻番的同时,实现新客户占网购平台总量的70%。
此前,入股国内网购站点“1号店”的沃尔玛,已将持股比例提高至约51%。加上家乐福中国官网悄然试水“在线商城”,世界前三大零售批发超市集团均在中国“触电”。
另据不完全统计,王府井、南京中百等逾20家涉百货上市企业也已涉足各类官方“网店”。
“近年来,国内电商高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这一渠道。”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国内电子商务市场正进入多元竞争、多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达1.94亿人,年增长率为20.8%。尽管有需求支撑,但“高歌猛进”的电商能够在盈利上得偿所愿?
网商运作陷入价格战怪圈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今年一季度我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2336亿元,同比激增42.8%。
评论